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农业农村发展

  • 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收入效应研究

    李强;姚志慧;

    从理论层面阐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0-202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实现;皖北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增效比皖南及皖中地区更加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基于此,安徽各个地区应在进一步巩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进政策实施,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2025年04期 v.42;No.265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困境与实践路径

    朱长兵;李冰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所有生产活动的起始点。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动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更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包括涉农人才“质”与“量”问题突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足,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和生态破坏。因此,我们还需从培育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厚植农业发展的人才根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农业绿色治理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寻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2;No.265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

    杨雪英;周忠元;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专业的服务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但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模式单一、数字建设能力不足和阅读推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以从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多元主体共治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图书馆+”模式、拓展阅读推广和社会教育、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2;No.265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技术

  • 产教融合视角下涉农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农业信息化技术》课程为例

    于丽敏;周虹;

    针对涉农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困境,本研究以农业信息化技术课程为例深度引入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从教学主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创新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和领悟采用信息技术解决现代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实践技能。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设施农业工程专业开展了对比实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2025年04期 v.42;No.265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素养、环境认知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

    袁明芬;彭志远;

    探究农户数字素养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的数据基础,构建“数字素养-环境认知-技术采纳程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素养及数字素养四个维度均显著增强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认知在数字素养促进技术采纳程度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数字素养对产前、产中及产后农民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均收入的群体中存在明显异质性。

    2025年04期 v.42;No.265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研究

  • 品牌基因视角下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以呈贡宝珠梨为例

    李梓源;杨茹欣;

    基于品牌基因视角,探索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包装设计研究。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蕴含其深厚的农耕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呈贡宝珠梨为例,通过对呈贡宝珠梨品牌基因进行分析,尝试分析其包含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并结合这些品牌基因要素进行提炼和设计实践表达,让品牌包装设计更好的传达品牌内涵,为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品牌塑造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2;No.265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刘毅;

    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深入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遇到的困境,从发展目标、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就地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四个维度,详细说明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措施,以期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助力。

    2025年04期 v.42;No.265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农村经济

  • “互联网+”背景下农机零部件经营主体电商采纳意愿实证研究

    杜浦;赵宁宁;袁锦秀;

    农机零部件电商营销模式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发展快速,但还有许多微小型农机零部件经营店铺未参与其中。通过对农机零部件经营主体进行电商意愿的调研,利用经济模型,对影响其采纳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5年04期 v.42;No.265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电商直播助力创业就业助农发展策略

    代伟;

    农村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农村居民开辟了创业新途径。与传统实体店铺相比,电商直播模式显著减少了场地与人员投入,从而降低了创业初期的成本投入与经营风险。虽然传统的销售人员需求数量降低,但是直播平台需要涉及主播、摄影师、编辑、客服职业岗位的用工需求增多,能够吸纳大量年轻劳动力,特别是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就业机会。立足于农村电商直播创业就业助农优势,针对农村电商直播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市场竞争力、物流网络、文化价值观宣传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农村电商直播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促进电商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2025年04期 v.42;No.26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冯晓玮;杨丽;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凭借产业链关联性强、可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的特点,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以及二者对旅游业发展的独特影响,通过探讨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发展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2;No.265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文明建设

  •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研究

    卜云;贾友军;

    红色文化资源何以赋能乡村振兴是学界新的关注点,既有研究还未较为清楚的厘清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功能。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红色文化资源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稳定和美化生态环境方面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具体探析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功能,进一步剖析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应用策略,为乡村振兴增效铸魂。

    2025年04期 v.42;No.265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彭雅诗;易芳芳;刘旭玲;金弘范;杨东琳;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而坚定文化自信又是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精神支柱。因此,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索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依然停留在表面,仍存在对其涵义理解过于片面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提高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知深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完善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制度,以促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025年04期 v.42;No.26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服务模式创新探析

    刘宁;韩秀华;

    基于对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分析,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推广中的服务模式创新策略[1]。结合高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储备与专业服务优势,通过调查走访、案例分析、文献搜集分析等方法,探寻一系列具有延伸性可持续性的创新路径,为高校图书馆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2025年04期 v.42;No.26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商标翻译——以茶叶出口为例

    高亮;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旨在跨越不同文明、发展阶段、地域,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共享发展、互惠共赢的合作机遇。农产品出口翻译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及趋势,从文化包容入手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推动中国文化在沿线国家得到传承及发展。以“一带一路”下茶叶商标翻译为例,提出统一翻译标准、注重文化差异、优化翻译技巧等商标翻译策略,促进中国茶文化在全球化交流中的精准传达,推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持续繁荣。

    2025年04期 v.42;No.265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价值耦合与协同路径

    邹昕;闫世玲;赵晴;刘宁;

    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与农村产业结构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方式滞后的现实困境,因此需从发挥政府主导、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索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以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04期 v.42;No.265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