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农业农村发展

  • 农业高等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逻辑机理与实践向路

    高云;赵星雨;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先进生产力。农业高等院校作为服务“三农”、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阵地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农业高等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有助于在双向互动中推进农业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农业高等院校应当主动作为,不断改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加强科教融汇力度推进原创性科技创新,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实践中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2024年12期 v.41;No.26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口高流出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以皖北地区6市为例

    蔡弘;刘梦伟;

    人口高流出地区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皖北地区作为典型的人口高流出地区,城镇化发展呈现“底子薄、进程慢、水平低、内部分异大”的特征,突出表现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同时面临有产业基础但薄于产业链条,有人口基数但缺乏人口集聚,有发展速度但缺少内在稳定,有建设需求但缺少资源支撑等困境。皖北要实现城镇化加快突破,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要解决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的问题,为县城建设、中心镇和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撑。二是要破除长期以来制约县城和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瓶颈、城市端资源与土地供给困境,挖掘现有条件让皖北农民自愿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

    2024年12期 v.41;No.261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获得感导向下吉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质量评价研究

    韩小威;王丽君;

    获得感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以获得感为导向,评价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对政府精准供给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需求层次理论,从服务数量、质量、便利可及、公平四个感知维度构建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分。对吉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相关研究显示,供给质量总得分3.5088分,表明当前服务供给处于较好水平;数量感评分最低为3.0083分,表明当前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从政策统筹、要素保障、监督评估三个方面提出适老性建议。

    2024年12期 v.41;No.261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农业工程技术

  • 味精废液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霞;陈燕;张璐瑶;张莉;周瑾;江丽华;

    为探讨味精废液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本试验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通过纸上发芽及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味精废液(清水CK、原液、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2500倍)对玉米发芽率、芽长、根长及幼苗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和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叶绿素、总糖、还原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稀释的味精废液原液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适当稀释倍数的味精废液能够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利于种子胚根及芽的伸长,促进玉米苗期根系和植株的生长,降低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对玉米叶绿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可见,味精废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施用在玉米上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养分积累,促进植株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2024年12期 v.41;No.26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应用及水域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李路路;程诗惠;王春元;王鹏;

    为探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应用及不同生境水域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生态恢复和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依据,以潍坊市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植物种类组成、观赏特性、配置模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共应用49科80属118种园林植物。其中水生植物有10种,湿生植物有7种,陆生植物有101种;公园观花植物应用最多,花期集中在春夏季。观叶、观果植物次之。在植物配置模式上,湖、岛、溪、河四种生境的植物配置模式较为多样,其中以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灌木、乔木-草本三种模式为主。建议增加水生植物种类及乡土树种应用,丰富驳岸植物景观多样性。

    2024年12期 v.41;No.26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乡村振兴研究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吕伟;白石;

    乡村民宿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能够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住宿形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贴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然而,乡村民宿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规划管理不规范、设施服务滞后、人才短缺等。为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营销策略,以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12期 v.41;No.26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体育赛事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作用与内生动力研究

    谢经良;余彦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贵州“村BA”“村超”为例,对乡村体育赛事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乡村体育赛事具有推动乡村体育产业融合创新的经济价值;强化情感“草根化”与国际传播的社会价值;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的文化价值;加快和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生态价值。同时认为凸显居民主体性;促进内外部资源融合;开发乡村体育赛事新场景及加大业态与技术创新是乡村体育赛事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基于此,提出优化路径:吸引资金注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资源,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增强价值认同,提升居民幸福感;加大政府支持,形成完善的赛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打造专业人才体系;打造乡村体育赛事新样板,向世界展示中国经验。

    2024年12期 v.41;No.261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审视与突破路径

    李圆圆;王亮;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践成效、发展短板及突破路径进行分析。当前,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支持体系日益丰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有序推进、健身服务持续丰富、体育竞赛项目明显增加。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资金投入短缺、参与主体碎片化现象突出、农民体育健身权益难保障等短板,限制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因此,要从丰富供给资源配置,优化供给模式;增强财政资金支持,优化财政分配制度;提高多元主体参与度,巩固供给服务成效;强化监督机制建设,保障农民体育健身权益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完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2024年12期 v.41;No.26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农业农村经济

  •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解决策略

    张彦;

    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本研究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理论基础与内在联系,强调了两者相互促进的重要性。详细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剖析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四项优化措施:即平衡城乡发展投入、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大力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12期 v.41;No.26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组合赋权与云模型的农产品供应链韧性评价

    邹筱;唐基卫;

    为进一步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将韧性理论引入农产品供应链安全评价,清晰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1法与熵权法对各韧性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并运用博弈论进行组合赋权,更加反映数据的真实性,构建以云模型为基础的农产品供应链韧性评价模型。以X集团2018-2022年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状况对所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是科学、准确和有效的。X集团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持续上升态势,其在供应链管理过程所应用的“精益标准化体系建设”效用明显,对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2024年12期 v.41;No.261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叶慧敏;梁雪瑜;

    近二十来,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因此,分析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对湖南省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与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分析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传导机制,利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对湖南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提高湖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2024年12期 v.41;No.261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分析

    秦培忠;王小广;曲军雨;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Y市牟L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L镇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展开一系列调查。通过分析了解L镇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状况,本文研究得出L镇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制度不健全、政府职能行为缺失、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制约因素有个人因素、资源因素、劳动力因素、制度因素、科技因素。针对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健全各类保障制度、规范政府职能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12期 v.41;No.26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乡村文明建设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定位、难点与思路

    罗梦凡;张海峰;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整体性共同富裕理念的核心构成,不仅承载着推动高品质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使命,而且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使命的独特原创性。文章探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的战略地位,揭示了其在促进农村社会价值观念革新、文化传统传承与创新、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战略地位—目标导向—要素体系”的逻辑框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同时,针对治理视域、空间视域和文化视域中的难点,提出了明确农民主体治理角色、打破城乡空间隔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推进思路,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2024年12期 v.41;No.261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视野下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官长春;罗金华;

    红色文化旅游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特色产业,具有显著的教育性、体验性、经济性、创新性等特征。新时代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产业链条有待延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发展资金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制约,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为此,需要综合采取使用数字技术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推进业态融合发展以延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与创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等解决措施。

    2024年12期 v.41;No.26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华文化符号视觉设计研究——以农耕文化实践为例

    闵媛媛;张培源;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设计视角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全新理念重构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推动优秀文化创新发展。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过程中,分析文化符号特征,进行中华文化符号的设计研究,结合农耕文化实践案例,进行“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文化符号设计路径的探索。

    2024年12期 v.41;No.261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AIGC技术下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探讨

    武华宝;马涵辰;车华桥;张琳;

    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AIGC也被认为是继UGC、P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在分析目前职业技能教学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AIGC的出现给当下职业教育提供了重大创新机遇的观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AIGC技术探索职业技能教学的新进展,探索了利用AIGC技术开展职业技能教学的新途径,并对其中重要功能、典型场景进行了概括论述,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AIGC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及学业评估中的关键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利用AIGC技术的新模式可以实现“一对一”定制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学业状况并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也阐述了利用AIGC技术教学、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避免过度依赖辅助技术的问题。

    2024年12期 v.41;No.261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国际商务人才核心素养:结构与特征

    门辉华;

    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国际商务人才核心素养的结构与特征,采用文献梳理和阐释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核心素养,从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市场分析能力等五个方面细化明确了相关核心素养的诸要素。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和总体要求,结合涉农惠农国际商务活动特点,从知农爱农意识、乡土文化情怀、乡村适应能力和绿色发展理念四个维度分别阐释了惠农核心素养的结构与特征。基于对国际商务人才共性核心素养和涉农惠农国际商务人才个性核心素养的分析,构建了由惠农核心素养和基本核心素养构成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核心素养理论模型。该模型由9个维度、29个要素组成,系统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主要特征和关联关系,旨在为涉农惠农国际商务人才能力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12期 v.41;No.261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正>1征稿栏目: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工程技术;乡村振兴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农村文明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来稿篇幅6千字以上,若系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请注明批准文号。2来稿请附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文章题目、摘要(150—200字左右)、关键词(3-6个)。内容摘要应高度概括和反应文章的主要观点,不能出现评论性的语言,如“本文(文章)作者认为……”“本文(文章)分析了……”“本文(文章)论述了……”等。3正文各级均左顶格书写。段落层次依次采用1 2 3;1.1 1.2 1.3;1.1.1 1.1.2 1.1.3……标出,前言不排标题序号,也不加“引言”二字。

    2024年12期 v.41;No.26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