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丽;汪群;李振楠;
基于2011-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法对乡村振兴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量和评价。首先,论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两大系统的综合得分,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测量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后发现,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阶梯分布特征。其次,将上海市的数据剔除,将长三角地区剩余40个城市分割成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三省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最后,用泰尔指数分解后发现,乡村振兴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安徽省明显高于浙江省和江苏省。
2025年08期 v.42;No.269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剑锋;张传法;聂君悦;魏鹂锌;牛贞福;
中亚五国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其农林产品贸易格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2015-2024年的贸易数据展开了系统分析,发现中国对中亚的农林贸易呈现持续性逆差特征,进出口市场呈现明显地域分化:出口集中于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则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与中亚五国农林产品贸易中棉花贸易体量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势。出口商品结构以果蔬类、咖啡茶饮等特色产品为主,进口品类则聚焦油料作物、谷物及动植物油脂等资源型产品。将为助力我国精准发掘优势农产品规模潜力、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总额提供数据支撑,对促进双边贸易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269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活动中,商务英语作为重要沟通工具,显著提升了跨境商务沟通的效率,有力推动了贸易合作的深化与发展,市场对具备商务英语翻译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人才专业素养不足、跨文化商务交流障碍、电商贸易模式应用挑战等问题。为此,高校应从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创新电商贸易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进一步提升商务英语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实际应用水平。
2025年08期 v.42;No.26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