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农业农村发展

  • 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唐亮;苏艺;

    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四个方面构建由30个指标组成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2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运用探索空间数据分析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可以发现,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具有差异;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大多数市州表现为显著的集聚特征,极少数市州表现为空间离散特征;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总体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差异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差异。建议四川在重点抓好产业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同时,继续加大农村软硬件投入力度,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25年08期 v.42;No.26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景建军;郝树芹;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山东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设施等已形成一定竞争优势。针对山东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科技赋能强度不足、人才支撑力度不够、制度保障不力等问题,提出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农业农村人才“量质并举”、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具体发展路径。

    2025年08期 v.42;No.26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技术

  • 淮南市园林绿化管理策略研究

    林晓波;柳明;郑家重;

    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淮南市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功能布局受限、人居环境压力大。近年来,伴随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淮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从综合规划、管理机制、市场化改革等多方面加快前进脚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较全面梳理了淮南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深入探析了当前淮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行业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面向淮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未来改革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和对策。

    2025年08期 v.42;No.269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高效播种机核心装置设计与仿真

    张敬修;朱晓俊;张忠政;

    为了提高农业播种的效率并降低成本,设计了一款全新的播种机械。该播种机械通过优化传动系统,确保动力和运动的高效传递;同时,借助设计的执行装置与土壤挖掘组件,提升了播种作业的整体效率。该播种机械具有高效播种、低成本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农业生产中的播种需求。在SolidWorks三维建模平台之上,系统地搭建起播种机械各个部件的数字化装配模型,之后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移动柱结构的力学性能给予评估,针对底盘系统展开了模态特性方面的分析,验证了播种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与可靠性。

    2025年08期 v.42;No.269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皖北地区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琳琳;庄焱;付成光;偶春;

    本研究选择皖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重点关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人口状况、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因素对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回转半径法、AHP空间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系统解析皖北地区休闲农业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并提出优化投资区域布局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掌握并干预皖北地区休闲农业近期发展情况及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引导精准投资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8期 v.42;No.269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研究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李兰芳;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战略,加强乡村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是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优化、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开展的重要路径。我国乡村自然资源丰厚,文化底蕴悠久,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促进生态与体育的融合,可以持续赋能乡村产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结合乡村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原则、问题,提出品牌及路线开发、产业联动等发展策略。

    2025年08期 v.42;No.26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法律服务体系重构探究

    王倩哲;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对产业、生态等维度提出新要求,更凸显出法治保障的紧迫性。具体实践中,土地流转争议、电商维权需求激增等城乡法律服务资源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传统服务模式无法与乡村复杂场景适配,导致农民维权成本高、法治获得感不足。这种背景下,该研究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法律服务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法律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服务主体、服务场景、响应需求三个维度入手,详细阐述乡村法律服务体系重构的具体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化技术,确保关键措施能够顺利落地执行,通过这种方式为“五大振兴”提供稳定法治环境。

    2025年08期 v.42;No.269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测量与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朱丽;汪群;李振楠;

    基于2011-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法对乡村振兴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量和评价。首先,论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两大系统的综合得分,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测量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后发现,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阶梯分布特征。其次,将上海市的数据剔除,将长三角地区剩余40个城市分割成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三省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最后,用泰尔指数分解后发现,乡村振兴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安徽省明显高于浙江省和江苏省。

    2025年08期 v.42;No.269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林产品贸易研究

    魏剑锋;张传法;聂君悦;魏鹂锌;牛贞福;

    中亚五国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其农林产品贸易格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2015-2024年的贸易数据展开了系统分析,发现中国对中亚的农林贸易呈现持续性逆差特征,进出口市场呈现明显地域分化:出口集中于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则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与中亚五国农林产品贸易中棉花贸易体量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势。出口商品结构以果蔬类、咖啡茶饮等特色产品为主,进口品类则聚焦油料作物、谷物及动植物油脂等资源型产品。将为助力我国精准发掘优势农产品规模潜力、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总额提供数据支撑,对促进双边贸易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269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

    郑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活动中,商务英语作为重要沟通工具,显著提升了跨境商务沟通的效率,有力推动了贸易合作的深化与发展,市场对具备商务英语翻译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人才专业素养不足、跨文化商务交流障碍、电商贸易模式应用挑战等问题。为此,高校应从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创新电商贸易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进一步提升商务英语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实际应用水平。

    2025年08期 v.42;No.26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文明建设

  • 资源转化视域下山东省传统村落分类发展路径研究

    肖文杰;哈金泽;张立一帆;赵元浩;范勇;

    基于资源转化理论,研究构建了以禀赋要素、驱动要素、保障要素为维度的传统村落分类概念模型,开展山东省传统村落分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禀赋要素、驱动要素、保障要素是传统村落资源转化的核心,三者缺一不可;传统村落按单要素的优劣性和三要素的完备性可分为4类8型;山东省传统村落根据资源转化要素类型的不同,可相应采取整体活化示范、区位改善路径、风貌保护与修复、设施保障提升、风貌景观驱动、基础设施驱动、产业引导发展、村落资源保护等八种不同分类发展路径,分类型、分梯度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协同。

    2025年08期 v.42;No.269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

    陈宁;吕用印;

    探索文化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文化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和机制,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文化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文化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从管理体系、产业发展、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以文化旅游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指导文化旅游产业在实践中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025年08期 v.42;No.26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困境与破局:人工智能赋能涉农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曾雅轩;赵侃;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涉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在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三重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理念革新、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实现教育范式转型,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构建破局路径,最终达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教育目标。

    2025年08期 v.42;No.269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种子检验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孟浩峰;李玲玲;汪军成;许爱霞;王凤;

    在新农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涉农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种子检验学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智慧课堂的建设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对涉农高校种子检验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新农科背景下种子检验学智慧课堂建设的意义、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智慧课堂建设的效果评价,以期为涉农高校种子检验学智慧课堂的建设和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改善人才培养效果。

    2025年08期 v.42;No.269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